查看原文
其他

乐道文库|方维规,概念史;侯旭东,日常统治史;吴以义,科学史

歴史之島 2021-07-01


作者: 方维规

出版社: 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出版年: 2020-6

页数: 351

定价: 54

装帧: 精装

丛书: 乐道文库

ISBN: 9787108068392

 

内容简介  · · · · · ·

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并凭借概念成为历史。没有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的中心概念,便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观。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变化,亦即概念的延续、变化和新意,发现并阐明概念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别及其起源和成因。历史基本概念不仅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“表征”,也是能够直接影响历史变化的“因素”。

 

谈论概念史,向来首推德国。作为历史语义研究的一个范式,概念史率先在德国登上学术宝座并获得国际声誉。它在德国的确立、成就和深入研究,领先于其他国家,对当今世界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。本书介绍和探讨的概念史理论设想、具体实践和发展变化,主要依托于德国经验。概念史在史学研究中的目的是,借助概念理解历史。

 

作者简介  · · · · · ·

方维规,1957年出生于上海。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,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中德联合培养研究生。1986年至2006年在德国学习和工作, 获哲学博士学位和德国教授学位,先后在特里尔大学、哥廷根大学、埃尔兰根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。2006年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,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。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、比较文学、概念史、文学社会学、海外汉学研究。德文专著五部,中文专著六部,英文专著、编著各一部,中文编著五种,译作四部(中译德,德译中),论文百余篇。

 

目录  · · · · · ·

导论

一.狄德罗之思:语言意识与概念的历史性

二.“概念史”词源与原初理念

三.概念史的发端和早期人物

四.德、英、法各行其是

五.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

六.德国概念史理论与实践

七.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

八.“语言论转向”的不同取向

九.继往开来:概念史的世界之旅

第一编

第一章 哲学概念史

一.哲学概念史的先驱:从弗雷格、倭铿到三部哲学辞书

二.罗特哈克尔的文化哲学及其概念史主张

三.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概念说:从当前解释历史

四.伽达默尔:“作为概念史的哲学”

五.言语行为、语用及意义,或维特根斯坦的影响

第二章 史学概念史与社会学视野

一.传统观念史的式微

二.韦伯——概念史研究的前史?

三.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“历史意义分析”

四.设置概念的施米特,或“法学概念社会学”

五.年鉴学派的心态史研究

六.心态史与《法国政治/社会基本概念工具书(1680-1820)》

七.克布纳的“现代性历史语义学”

八.布鲁纳-康策-科塞雷克与《历史基本概念》的缘起和发展

第三章 科塞雷克的概念史理论和实践

一.“概念史”招牌:通过语言生成意义

二.“鞍型期”与概念史

三.概念史与社会史

四.“复合单数”“不同时的同时性”与现代概念的“四化”

五.经验和期待的联动,表征和因素的并行

六.词语与概念之辨,语用和语境中的含义

第二编

第四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:话语之外无他物

一.书写问题化的历史,或话语考古与观念史的对垒

二.福柯的谱系说与起源分析

三.话语分析与文化研究领域的概念史

四.话语与话语的分歧,概念与话语的隔阂

第五章 英美观念史与剑桥学派的政治思想研究

一.洛夫乔伊的观念史及“观念单元”

二.波考克对政治思想的语言考察

三.斯金纳的“意识形态”研究:言语行为、语境及修辞

四.斯金纳批判以及他对概念史的抵触

第六章 作为社会理论的威廉斯“关键词”研究

一.“文化与社会”研究模式与“关键词”

二.《关键词》:立意高远,实绩稀松

三.斯金纳的批评:概念、语境与“公认意义”

四.过时的《关键词》,时髦的“关键词”

第三编

第七章 概念史的新近发展与国际影响

一.“隐喻学”难题,或概念史的再出发

二.对20世纪基本概念的思考方案

三.概念史的国际化:发展与现状

四.概念史在东亚:中国成就简览

第八章 世界,东亚,中国:问题与展望

一.汉语概念现代化与东亚“比较概念史”

二.问题与未来

主要参考文献

人名索引 

 

 

作者: 侯旭东

出版社: 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出版年: 2020-7

页数: 356

定价: 56.00 元

装帧: 精装

丛书: 乐道文库

ISBN: 9787108068385

 

内容简介  · · · · · ·

利维坦诞生后,人的命运便与国家纠缠难分,认识国史即成为认识民史的一部分。已有进路之外,有无新可能?本书再思历史、史学、日常、事、事件、制度与人,复建其历史内涵。追踪实斋精义,汲取西学灵感,融汇古今东西,探索关系视角下如何研究日常统治,激发史学想象力。

 

“乐道文库”由罗志田主编,邀请汉语学界真正一线且有心得、有想法的优秀学人,为年轻人编一套真正有帮助的“什么是……”丛书。文库有共同的目标,但不是教科书,没有固定的撰写形式,作者自由发挥,各言其志。

 

作者简介  · · · · · ·

侯旭东,1968年生,祖籍山西汾阳,生长于北京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十年,毕业后,前十二年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,后十二年执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。研究上,早先致力魏晋南北朝史,目前侧重秦汉史与出土文书简牍,偶及中国近现代史。努力吸收文化人类学、社会学等的思考,拓宽史学研究范围。最近十多年关注秦汉以降王朝的运行机制与形态,探讨历史上的日常统治。出版论著数部、论文七十余篇。

 

目录  · · · · · ·

一、 引言

二、 日常的意味(上)

1 手账里的“变”与“常”

2 日常的来历与意味

3 经历与书写:日常的隐没与再发现

●道光帝的日常

●“鸦片战争”作为事件的产生

●事件与日常

●事件如何形成?内部机制与后人的观察

●不同的记述、不同的画面

三、 日常的意味(下)

4 “大事”与“琐事”:记忆/遗忘的机制

5 放逐“日常”的史学:章学诚是例外吗?

6 令史案牍与人伦日用:从章实斋驻足处出发

四、 为何关注国家?

1 人类共有的局面

2 国家对于中国的意义

五、 研究国家的历史,为何要另辟新径?

1 重思国史著述与研究

●国史著述

●国史研究

2 “事”“事件”与“事件史”

3 “制度”如何成为“制度史”?

●古人眼中的“制度”

●“制度史”哪里来?

4 展望

六、 日常统治研究的追求

1 为什么是统治

2 视角

七、 日常统治研究的初步探索

八、 结语: 重返人/事关系的历史世界

参考书目

后记

  

 

作者: [美]吴以义

出版社: 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出版年: 2019-12

页数: 240

定价: 48.00 元

装帧: 精装

丛书: 乐道文库

ISBN: 9787108067203

 

内容简介  · · · · · ·

作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,科学不仅为我们带来物质利益,还发展出一整套研究方法,确立了理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。科学史的任务,不是炫耀科学成果的神奇莫测,也不在歌颂个别科学家的神勇睿智——那只不过是把对鬼神的崇拜改换成对科学的崇拜,其本质的愚昧和非理性则一。科学史最有意义的任务,是把科学精神,即理性的思考和批判的精神,介绍给最广大的受众,把科学概念社会化。

 

作者简介  · · · · · ·

吴以义,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,1989年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,199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博士后。著有《库恩》《牛顿》《海客述奇》《从哥白尼到牛顿》以及论文若干篇,发表较早的收在论文集《溪河溯源》中,晚近的散见于《自然科学史研究》等杂志,不能一一。

 

目录  · · · · · ·

1 绪论和写作计划

2 史论:内在史和外在史

3 编年史:按时间顺序的叙述

4 通史:对科学发展的整体考量

5 断代史:岂止一时一地

6 列传:不仅仅是英雄谱

7 专门史或专题研究:举轻若重

8 通俗史:举重若轻

9 前规范时代:科学出现之前的科学

10 技术史与科学史的关系

11 另类的规范:以中国史为例

12 行不言之教:科学史及其在科学概念社会化中的地位

 

附录 人名译名对照表

 

 

侯旭东两篇访谈摘要
侯旭东:皇帝与宠臣的关系,越亲密越危险?
侯旭东:古代中国如何“制造农民”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